Making Voice For Design 为设计发声

大家论道 · 艺术与生活 | 发现当代艺术之美

活动信息 Oct 23, 2017 大家论道

2017SIID品牌论坛“大家论道 · 艺术与生活”再度燃爆,新浪家居网络同步直播,点击量突破14万人次,刷论坛直播在线阅读量最新记录。

 

 

 

大家论道嘉宾合影

 

 

 

由深圳市设计之都推广办公室主办、深圳市室内建筑设计行业协会(SIID)承办的“大家论道·艺术与生活”于昨日下午14:00在雅昌艺术中心(报告厅)隆重举行。

 

 

 

 

 

 

SIID品牌系列论坛“大家论道”,积极响应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设计之都”的号召,立足深圳,面向全球,努力将每一届的“大家论道”都打造成设计行业内高端的对话论坛,在短短的一年内得到了诸多业界知名设计师赞赏及好评。而SIID协会自2015年成立以来,力求以清晰的价值取向、坚定的文化立场打造设计师思想交流平台。

 

本次论坛的演讲嘉宾三位著名艺术家:梁铨、薛峰、周力,特约学术主持人顾灵,同时出席论坛的嘉宾有:深圳市设计之都推广办公室主任韩望喜、深圳市室内建筑设计行业协会会长倪阳,执行会长卢涛,协会成员林文格、于强、王黑龙、李益中、陈永杰、陈丁楠、唐海云等。

 

 

 

深圳市设计之都推广办公室主任韩望喜  致辞

 

 

 

深圳市设计之都推广办公室主任韩望喜在致辞中表示:“玉在山而草木润, 渊生珠而崖不枯”,山中有玉的话草木就润泽,有珍珠的话悬崖就不会枯竭。深圳有这样的艺术家,相当于深圳有珍玉,所以一座城市要有意思,一定要有许多的讲座和分享。

 

 

 

深圳市室内建筑设计行业协会执行会长、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研究生、深圳市名汉唐设计董事长 卢涛

 

 

 

SIID执行会长卢涛首先代表协会对莅临论坛的观众表示热烈欢迎,接着为大家分别介绍了有着丰富的东西方生活和学习经历,对当今的当代艺术有着深刻的思考,影响着中国艺术发展的三位嘉宾。随后表示未来,协会的活动将更多地与城市生活、互联网发展、与艺术融合,进行跨界融合,打造国际化视野新型平台。最后预祝此次活动圆满成功!

 

 

 

艺术作者、策划人 顾灵担任本次论坛特邀学术主持人

 

 

 

大家论道,精彩纷呈

 

 

《商品经济大潮中的一些凌乱思考》---梁铨

 

 

 

 

我以前是当老师的,做了十几年老师以后,发现自己的创作枯竭、思想也慢慢找不到方向感,我把问题总结归纳后,就来到了深圳。到了深圳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又回忆起过去在杭州碰到的问题,便得出了这样一个答案:因为我当时的职业是老师。老师这个职业的天生的病就是研究学生们的缺点,把研究学生的缺点当做职业。所以不单在课堂上这样,下课也是如此。所以老师经常看社会上的东西是像看学生作业一样是带着批判的。首先看了一张画,就发现这个人的手画短了或者脖子画长了或者脸的五官没有画对。我后来在社会上就想,我很庆幸后来没有当老师。因为很多艺术品不是以准确与否来衡量,尤其是现代艺术。

 

 

 

《潇湘景色》 2015-2016,茶、色、墨宣纸拼贴 200×140cm 

 

 

 

我们今天说的话题是艺术和生活。很多人说看不懂艺术,为什么看不懂?因为它是从学校教育中衍生而来的产物。很多社会上的人看现代艺术品都是问这幅画或这个东西好在哪里?实际上现代艺术它已经超越了好与不好这个观念,已经变成“可不可以”,这个作品可不可以这样,你若觉得可以的、你的思维是很自由的,那么就可以存在。

 

我来到了深圳之后,艺术有了新的变化,开始向比较纯粹的抽象方面发展,我很享受这种创作过程,尤其是在绘画中反复的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有苦恼也有很多满足,是非常充实的,这大概也是我对生活和艺术之间的一种联系的想法。我觉得我能画好的画,画的过程都很痛苦、走投无路,然后突然某一天解决一点问题,第二天有点东西出来。所以我现在对创作过程中的困难,我是抱着很期待的态度。不再像年轻的时候,发现有困难好像天都要塌下来、没有希望。现在我如果绘画的时候遇到一些困难,我会很高兴地迎接它、想变化改变它,改变不了也听天由命,如果能改变,肯定是蛮好的一张东西。

 

 

 

《清溪渔隐图》之一 2014-2015,色、墨宣纸拼贴于亚麻布,140×200cm

 

 

 

今天讨论的是生活和艺术,大家一讲到生活,就想到了一些关于生活的秘密,艺术也有它的秘密。二三十年前,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一位佛教大师在伯克利做了一个讲座,题目为生活的秘密。那次讲座原本是星期六晚上举办,但是星期五下午很多人就是在伯克利的大草地上搭着帐篷睡觉排队等候了。等到了星期六下午我们想去的时候,整个交通都拥堵了。如此爆场的原因是因为大家都想听这位大师说生活的秘密,人人都想知道生活有什么秘密,如果知道了生活的秘密,那么以后的生活就会很容易,或者能得到更高质量的生活。后来看报刊中说:这位佛教的大师说了3、4个小时人类生存的经验,唯独没有说生活的秘密是什么。临到讲座快结束时,听众按捺不住好奇提问他生活的秘密到底是什么?他回答说,生活的秘密就是生活本身。

 

艺术的秘密也一样,下次我建议大家在欣赏现代艺术品的时候,不要把它看得很的太过深奥, 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了解它,然后自己逐渐参与其中,才能得到真正的乐趣,这可能也是艺术的秘密。

 

 

 

«生长的艺术»---薛峰

 

 

 

 

我今天讲的是关于生长的艺术,还是从我2001年去国外第一次看展的时候所遇到的困惑开始讲起。还记得我当时看完那个展览后非常困惑,也非常焦虑,因为我看不懂。它当时给我的一个感受,就是艺术可能不是我原来在学校里学的那个样子,它可能是一种新的东西。从那以后,我开始用半年的时间不断地看展,积累了一定的视觉阅读经验之后,才开始慢慢理解当代艺术、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

 

下面这张作品是我到目前为止最喜欢的,我们一看到它可能会最先想到酒店里面各地的时钟,但是后来我发现,它可能跟夫妻有关、可能跟同一个节奏、步调有关,因为这两个看似非常精密的机械,你可以把它们调在同一时间出发,但最后可能会步调不一致。我刚刚讲的这是我的视角,但是每个人看东西的视角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你的认识或者是你的某种信仰,它可以改变你的观察方式。

 

 

 

 

 

 

 不懂与懂 

 

 

很多当代艺术作品我曾经是看不懂,到今天我还是看不懂,这种看不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比如下面这个作品是极简的,以前我也不懂,它太简单了。后来我去理解,还学习了极简主义的口号,我发现极简就是去掉依附在本质之外所有多余的东西,这种表达的运用恰恰就是在我们工作中需要给自己做减法的时候、做很多放下工作的时候。

 

 

 

 

 

 

这种作品在现代主义时期已经成为经典,可是我们在上学的时候没有一个老师给我们讲过这类艺术。这就导致后来我在美术馆,发现有些东西看不懂,给我带来很大的困惑。后来我就思考,艺术它不断地生长,而这种生长的速度恰恰比我们已经形成的知识体系的东西要新鲜得多、要快得多。我当时在美院已经做了十年老师,我当时非常难受的,我是怎么教给我学生那些东西的,这使我带着很多内疚,因为我可能教他们的那些东西也恰恰是我的老师教给我的那些东西。后来比较幸运的是,在我当时教的那波学生里面出现中国现在所认为最优秀的这一批80后的当代艺术家,他们之所以能出来,就是因为“你说的东西是有问题的”,就是因为他带着这种对老师的质疑,经过反复试验,形成自己的语言。所以我觉得在学习和工作的状态中,一种求新或者质疑,它一定可以给我们带来非常兴奋的东西。

 

 

 

 线 

 

 

下面是一个韩国的新媒先锋的作品,这个作品是在1975年创作的,叫《电视禅》。这种新媒是什么时候到中国的呢?应该是在2000年初,也就是说,在三四十年前在西方、在韩国他们比较早地进入到现代主义时期,他们比我们提前很多使用了已有的道具,使用新的艺术媒介。这个作品中电视机里那条线是怎么来的,实际是电视机里面的转换器被切断的时候,屏幕上形成了这样一根线条,这根线条是在它出毛病以后出现的一个偶然效果,而这个艺术家特别鼓励这种偶然的效果,他把这种偶然里所具备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拿过来,当做可能的发生。他把我们生活当中不易察觉的那种东西提到了我们眼前。其实我觉得很多艺术的本质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被揭示出来的。

 

 

 

 

 

 

 

 和深圳有关的艺术 

 

 

我们现在要讲一下和深圳有关的艺术,每个城市有它的功能和它的气质,北京、上海,我们都知道,一说到北京马上就会想到你对北京的理解方式。那深圳是怎样呢?我觉得深圳是刚开始,这种开始跟我们现在已有的艺术家在这边和深圳发生的关系,我觉得有必要有这样的介绍。

 

下面这个题目叫《消费》,墙上挂的是他的工作服,前面有他的工作证,边上是他和富士康工作的合同和招聘的广告,包括各种都是他合法进入到富士康工作的这些手续证明。前面是iPad mini,他当时用45天的时间通过正常的手续要去富士康打工,通过打工挣的钱来买他在流水线上做的作品。其实像这样的事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亲身体验的,而他用艺术的方式把它转换成一个视觉作品,这个艺术是一个非常自我的艺术。我当时看到这个作品就比较兴奋,我就觉得这个艺术家很有前途,因为他非常善于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简单的一些事情,用艺术的语境来告诉我们:我们今天发生了什么。

 

 

 

 

 

 

下面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深圳的艺术家的作品。行为艺术非常难,做的人非常少,而他做的行为艺术让我感觉非常契合。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去过深圳博物馆,在深圳博物馆里面有一个深圳城市发展的展示厅,里面有邓小平当时在深圳住的房子的空间、有军人的宿舍、还有工人的劳动场景,记录了深圳每年的发展历程,其中有一个1980年的女工宿舍。这位姓刘的艺术家做的这个作品,就是因为看了那个女工宿舍,他做了一个对应的对话作品。2005年起,他在罗湖的人才市场,通过收集,把一个人所有的身上的东西都给买下来去做成艺术品。他为什么要去做这个作品呢?把一个人身上所有的物品都给拿出来的时候,其实这就变成我们对那个时代深圳的记录。他这个作品总共做了十六件,第一件作品,花了350块去收购,最后一件作品是花了5000块,他收购东西的成本也是随着市场物价的提升在不断提升。所以我觉得像这样一些作品如果乍看它是一个陈列,其实每件作品背后都是有时代的语义和语境。

 

 

 

 

 

 

每件艺术品都有时代性,我们每个人都有时代的特征,每个时代都会过去,但是新的时代又同时在衔接,可能它需要你更多地关注,那就是正在发生的事情。所以我是觉得艺术很有意思,它的意思就在于不断地生发出新的可能性。王尔德的一句话对我影响非常大“艺术一文不值,制作它的唯一理由是让人倾慕不已”。

 

 

 

《艺术平行于生活》---周力

 

 

 

 

 

每个人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而我的方式是绘画、教学和公共艺术。艺术平行于生活,并不是高于生活。

——周力的艺术与生活

 

 

 

 创作 

 

 

可能很多人看过我的作品的第一印象都是线条,我对书法确实很感兴趣,是因为在中国文化中,我认为最有价值的一部分是书法。

 

 

 

 

 

 

架上绘画,是2001年,我在深圳画院跟梁铨老师还是同事的时候创作的,应该属于第一次我对抽象作品概念的完整呈现。架上绘画也一直是我通往自己内心世界的一个渠道。当时也问过我自己,为什么叫窗中而不是窗外?后来我想了一下我绘画的过程,我一直想让自己在呆一个空间里面。

 

 

 

 

 

 

线—白影是今年年初做的一个展览,这个线条大家就看得比较清楚,很多人说可能是一个简单的素描关系,其实不完全是。

 

很多人说看不懂这个画到底是什么,其实我被提问最多的也是你的画到底是什么,其实大家在问看不懂的同时,就是在寻找与内心相似的形匹配的一个过程,再套进去。如果刨除这个形的时候再去重新欣赏,实际上就是你自己去感受这件作品的时候,看了这件作品,感受是很愉悦的、还是宁静的。

 

 

 

 

 

 

这件是尘埃蜕变的草图,就是在深圳机场看到那件作品的下半部分,意义就是我们人跟这些动物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尘埃。上半部分就是蝴蝶,最后放大之后就成了深圳机场这件作品。

 

 

 

 

 

 

蜕变系列其实很多人会联想到女性主义或者什么,其实我完全没有这个意思,我只是觉得它的生命力特别顽强。当时做这件作品的时候我考虑到了空间关系,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接到做这么大的装置,确实诚惶诚恐,深圳机场上面没有做承重结构,给我的要求是:这件作品只能是一吨,就是500公斤。这么大体量,这个作品高21米,直径9米,这么大件,加一根钛合金上去都要算它的重量。如果没有这个要求,我可以在上面再做密一点点,可以会少一些遗憾,会做得更满意。

 

 

 

 

 

 

生生如环是我最新的展览,刚刚结束的在北京的一个展览。一个大的装置,也是20多米,仍然是由线条组成的。这件作品在室外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我刚刚从上海回来就是做这件作品,它在户外的时候马上就可以“呼吸”了,就是我想表达的“自由”传递出来了。

 

 

 

 教育

 

 

我在2011年在中央美院开始教学,在第五工作室。后来因为在深圳机场做艺术顾问之后就没办法兼顾两边,广州美院聘我作教授,我每个学期在那边集中起来上一段时间课。我不用开会,只是跟我的学生打交道,这个会比在编教授轻松一些。

 

 

 

 

 

 

这是我们上课的一些情景。我跟他们上课主要一些从素描、油画到创作,包括材料语言转换,这些课我都会挑着上,发现有什么问题的时候再跟他们解决问题。最有意思的是,我带着他们下乡去体验生活,其实对学生来讲,这等于是点穴。我不太同意当代这个词,因为我认为只有艺术,当代只是因为我们还在这个环境里。好的艺术尽管它有语境过时等问题,但是真的好的作品它还是在那儿。

 

 

 

 艺术实践 

 

 

艺术品展览与商业消费并行不悖,当下的消费活动早已超越购买的简单藩篱,而产生基建于物质之上的复杂能指,在购买行为背后消费者收悉关于质感、联想、象征等等诸如此类的丰厚信息,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自我价值体系的参照与修正。大型优质的商业广场完全有可能也正在承载着美术馆、博物馆的部分公众教育功能。从而为文化消费与公共教育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这正是欢乐海岸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创办盒子艺术空间的初衷和动力。

 

 

 

邂逅试验——一个课程引发的实验“居民与盒子

 

 

 

艺术与生活

 

 

我的工作室在华侨城。这是我的工作室。这是作品和生活的关系,我平时的状态、在哪里工作。

 

 

 

 

 

 

我回答一下懂不懂的问题很多人问我“这个作品我看不懂”。对于一个作品,如果总是抱着成见,一定要有个固定的形或者一个人体、一个五官,一清二楚的摆在那儿才叫看得懂的话,实际上本身就把自己约束住了。反而,如果仅仅是去感受这件作品,可能会让自己更愉悦、更放松,能更直观地进入到这个作品。

 

 

 

SIID更多花絮等你来享

 

 

SHARE

我们的喜欢听取来自不同群体的声音,通过分享和关注来表达您的赞赏吧!


Fatal error: Uncaught Exception: Table 'szsiid_cn.suma_redirect' doesn't exist in SQL: SELECT old_url,new_url FROM suma_redirect in /www/wwwroot/siid/library/cls_mysql.php:59 Stack trace: #0 /www/wwwroot/siid/library/cls_mysql.php(95): Mysql->query('SELECT old_url,...') #1 /www/wwwroot/siid/index.php(56): Mysql->find('SELECT old_url,...') #2 {main} thrown in /www/wwwroot/siid/library/cls_mysql.php on line 59